城属于五行什么关系?
城市是人工的聚落形态,所以属“土”。 《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土”字的:“土,地之总名也。象形。土,或作‘上’;或作‘口’。凡土之属皆从土。”段玉裁注曰:“今字作‘士’者非是。”“士”,读音shì,本义为“最高一级的爵位”。由“大”及“王”衍变而来。引申指“君”或“臣”。又引申指“文人”。再引申指“对某方面有知识、技术或才能的人”。这些意义都与“官”有关。而城市这种人工的聚落形态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须有人工筑城建池、修桥铺路的“土”和“石”等材料,还有劳苦功高的“人”,才能出现。所以说城市这种形态的东西是属“土”的。
另外,古时人们把大地分为五个部分,即东、西、南、北、中,其中“中”属中央部位。“中部”的“中”就是这样来的。而“心”字就是代表心脏部位的“中”,所以“心中”就是指“内心”的意思了。
五行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平衡的。因此,当某种事物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过度的生或过度的克,即正常相生、相克被破坏了的时候,就可能要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把人体的脏器分成了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并把五脏也纳入五行的体系之中,用五行来分别归类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
在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而相互保持协调、平衡,一旦这个关系破坏了,就可能出现病症。如,正常情况下,心火(母)可以制约肾水(子),如果心火过旺,肾水受到的制约过分了,就会出现心火太旺,肾水亏少的现象,就会出现心经火大、小便难解等症状;如果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就会出现肝火过旺,即所谓“水不涵木”。
人与自然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个整体,人顺从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五脏还与四时、方位、颜色以及人体的某些部位相关联,如心属火,主夏,通南方,相应颜色是赤色,与小肠相表里等等。这里还要说明一点,五行也与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八卦也是相对应的(如乾卦属天,也属金。所以,天也归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