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字属于五行属什么行?
“卉”字的五行属性应该属木,因为“卉”的本义是指花草树木之类。 《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仲春之月,草木萌动。”孔颖达疏:“草木萌动者,言草木发芽也。”从“卉”的本义“草”或“花”来看,其五行属木无疑。 但后来“卉”的字形出现了演变(如图): 上古文字中的“卉”字像两棵交叉的树,中古文字变成上下结构,现代汉字写成左右结构。 于是就有学者根据字形演变推测“卉”的五行可能属火。理由是在古代“上”与“下”是同一字符,若将“上”、“下”颠倒则产生了一个新的字“止”。而“止”就是“趾”的本字,“趾”的意思就是燃烧、火焰。因此认为“卉”字也像“止”字一样由“火”构成,所以五行属火。 我觉得这种观点有些站不住脚。理由如下:
一、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止”字,但都没有发现与“足”有关的字。说明“止”字与“足”有关还是古代文字后期才出现的事情。
二、从“止”的文字学意义看,它是一个表意的独体字,不能分解为“土”和“止”,故不能引申出“土”的意义。
三、从“止”的古文字形体看,上面那部分像手,而不是像脚;下面那部分像田,即今天“止”字的第一笔。整字像一个人站在大地之上,“止”表示停止、阻止等意义的源头就在于此。我认为“止”字像人的样子,表示人站在大地上,“土”指的是大地的含义。由此“止”字也就具有了“土”的含义——土地、地域。 “止”由“土”和“止”两个字组成,而且古人有把两个字合起来的习惯,例如“高”字就是“亢”字和“高”字合起来的。如果“止”字表示火焰就与它的本义相去甚远,况且没有这样的字。
四、古代文字中的“火”字像是两个人持火炬的样子,金文及后世字体都保留了这一点。而“止”的金文字形就像一个人提着灯笼的形象,这与“火”字很像,容易混淆。古人造字非常考究,不会造成字形相近的字重复出现在同一个词里。所以“止”字不会像“火”字,否则就不会用“火”来表示“光”或者“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