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什么要用敬语?
谢邀. 我的答案是,因为韩国文化里没有“无礼”这个概念(至少在官方层面是这样) 所以从政府到民众都没有自觉地以不礼貌的方式对待对方——即使用敬语了,在韩民族眼里这依然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先扯远一点,在韩国文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 主角犯了错,被父母/上司/长辈批评,主角认错态度非常诚恳而且动作幅度超大(磕头 作揖等等),这样虽然显得没有面子但是获得了对方的谅解。相反如果犯同样的错而被你指责的话,你的身份就要比ta低,这是非常失礼的! 在现实生活里也是这样。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即使对方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乞丐,你也必须道歉并且态度还要非常好否则就是殴打你一顿。相反如果你是个富豪或者高官,就算你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也没有人敢指责你。
再扯回敬语来,为什么韩国要使用敬语呢? 因为只有在使用了敬语的情况下,对方才会认为你是很尊重ta的,从而消弭由于错误而产生的不快。 反之,如果不使用敬语而冒犯了对方,那么在韩民族眼中你就是个没有教养的家伙——当然你本来也就没教养。所以你会看到韩国人在电视剧里怼天怼地对空气的时候都是毫不留情面,丝毫不会给对方留任何尊严。
当然这并不是说使用敬语就一定得体。比如一个高级官员对平民百姓使用敬语,而在对方看来自己的地位也远高于ta,这时候反而会让对方觉得矫揉造作,适得其反。
第一,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自尊,韩国人重尊敬。如果说中国人的传统伦理是一个以“自重”为核心而形成的“以己为人”的自尊文化体系,那么,韩国人的传统伦理就是一个以“尊敬”为核心而形成的“由已敬人”的尊敬文化体系。由于受这种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年长者至上主义”,、“上级者至上主义”,“贵宾至上主义”。如果对长者或上级使用一般式,是对对方的不尊敬,所以会关系到对对方的尊敬。
第二,受地理环境和长期的民族历史斗争的影响,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团体性以及与之相伴生的突出他人我意识,而相对地形成了轻微的个人主义。他律性的“自己对自己不放心,但对他人放心”的他人依赖性使韩国人在语言上对他人的态度上采取了敬让的策略。因此,当人们说话时,在不知如何选择言说态度时,宁可用高一层的敬语,也不用低一层的低级语;宁用谦词,也不用自尊词。从某种程度上讲,使用敬语是避免冲突,保持平衡与协调,是对自己进行保护的语言工具,也是实现自我防卫的“防御性”语言武器。
第三,从语言本身内在因素和语言功能来看,语言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作为行为方式,它与人的动作行为一样,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或形式不仅仅是表达某种意义,它往往还包含着说话人的态度、意向和行为等。可以说,语言的使用是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它随社会文化发展而丰富完善。
韩国人对语言形式的态度是极其慎重的,这与汉语和英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尤其是口语。韩语不仅具有区别性,而且还存在大量的敬语表达形式。这与它作为社会交际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密不可分。在以和为贵的韩国社会中,人们在交际中,为避免冲突,保持平衡与协调,使用敬语是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