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五行什么?
“学”是古代的一种学问,类似于现在的大学。在古代,不同职业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学校,比如太常寺(管祭祀)有太常寺学校、司农寺(管农业)有司农寺学校,而国子监是最高学府。 《礼记·王制》云:“天子之学堂,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宫……”
“辟雍”,一说为四周有栏杆的圆形池塘;另一说认为其为方形、四周有水、中央有堂的建筑。据孔颖达疏云:“《周礼》曰‘天子建邦立学’者,谓此辟雍也。”“泮宫”就是半圆形的宫墙。这大概是最早的“学”的概念了。 西周周成王时,在都城之外建筑了东校、西校,用来教育贵族子弟。这些学校的建筑规格很高,《周礼·地官·大师》记载:“大师,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小师。” “成均”即是“辟雍”,是周代的最高学府。国子指在国都里的贵族子弟,他们接受的教育当然是最好的。据郑玄注,入学的学生要“舍菜”,即把蔬菜献给老师吃,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唐代,杜甫诗云:“春醪细洒开眉峰,连夕喧呼道字中。元老征书还上比,国子先生集下风。”(《寄张十二山人》)可见唐朝的国子学生也要举行拜师仪式,向老师敬酒。 除了国子监外,其他行业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礼仪规范。《礼记·檀弓下》载:“陈仲子家贫,织屦(编草鞋)以卖,父兄令人受业于子,子供帐席,旦夕起居,父子相教。”这里陈仲子的学生不仅随老师左右,甚至要帮着打点日常起居。
至于国子监学校,学生们的生活更奢侈。据宋祁《宋朝事实类苑》卷十四记:“士子入馆,供给丰厚。每夕,燃二灯;冬月,炭火不绝。饮食之间,饮醇酎美器,馔百味珍羞。”真可谓“养尊处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