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杀青是什么意思?
“杀青”,是个旧戏行术语,指的是拍电影或电视剧时,到剪成片段(“出片子”)这一环节之前的所有工作都已完成,可以正式投入剪辑工作了——“杀青”一词因此被用来比喻作品完成。 因为在旧式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洗印、校对等好几道工序才能将影片制成样片供导演、制片方与演员们审核,这些步骤既费时又费力,一旦遇到重拍的场面还得重新“杀一杀”,故有此说。 后来这个术语被沿用到了数码时代,只不过如今的电影制作过程更为快捷,“杀青”的时间也不再固定,往往是影片拍摄完成后由导演、制片方和演员们自行商定时间。
在拍戏时,一个演员戏拍完或一段戏拍完,叫杀青。如果整部片子完成了就叫“完片”。杀青时大家会吃上炒青豆互相敬酒祝贺。另外拍完某一场或是某一段戏时大家呼喊“顺”以示成功。
古代电影人没有“杀青”一说。“杀青”源自书籍制作。书籍在东汉末以前是卷轴的形式,古人又称为“卷子”。早期的卷子主要用竹简或是木简制作。以竹简为材料的简册称为“竹书”。
制作竹简的主要工序有:
杀青:把去肉的青竹片放到沸水中煮或者放在滚热的土灰里焖,去掉竹片的汗液。这样做可以防止虫蛀和竹简变形,防墨水渗透扩散。
刮治:用“斧”这类刃具刮平青竹表面,便于书写。
编联:用“绳”或“丝线”把处理好的简片编联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