橤五行属什么的?

帅欣娜帅欣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緌”的繁体字是“緌”,简体字是“緌”。 《说文》里解释“緌”字的字形时说:“象楚笄形”;解释字义时却说“緌,系冕之丝也”。可见“緌”的字形是由古代的一种首饰——笄(读如机)变化而来的。

古人在祭祀或参加典礼的时候,要把帽子戴上;在平日,则把帽子用笄别住。这种别住的帽带,就叫做“緌”。 古人虽然早就发明了纸笔等工具,但是文字主要靠人力口口相传,没有一定的书写规范,所以文字形状和现在大不一样。

从出土文物来看,我国最早的书契,像甲骨文、金文,字形的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到了小篆时期,字形变成这样: 然后再经过秦隶、汉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兴盛起来,“緌”字的字形变成现在的样子。

“緌”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字形一直保持着连贯性。 而字义却发生过微妙的变化。 “緌”本义是指冠缨,而由冠缨引申出来的词义是连续不断的东西。 由此又派生出另外一个含义:像丝带一样下垂的东西。 这两个意义都比较虚,后来人们造了一个新字来表示这两个意思——“绥”。

“緌”字保留的第一个词义是“系帽子的绳子”,这个意思后来写作“绶”。

古代的绶有很多种,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颜色的绶,作为区别身份的标志。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曾倡导国君和群臣都穿胡服,戴金绶。汉朝建立后,承袭了这一做法,规定皇帝穿绣金缕绶袍,太子与诸侯王穿五彩缕绶袍。

隋朝时,由于丝绸产量增加,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出现了各色各样的纱罗,于是人们用较轻薄的纱做服装,同时把绶改为带,既轻便,又美观。唐承隋制,官吏们一律佩戴各种颜色的纱、罗带。唐宋以后,文武官员都用彩色的丝绸制作幞头,并把幞头的角伸到后面来做装饰,称为“幞头上翘”,这实际上是恢复了汉代的“巾帻”,而取消了“绶带”。明太祖定都南京之后,按照南京人的习惯,规定文武百官一律佩饰“玉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