驲多少画五行属什么?
驿字上面是马,下面是言,合起来是指传递信息、传送书信的驿马车(古代的邮政系统)。 《说文》中解释“驿”字时说它像驿车之形,下面部分表示“車”的意思。所以驿字上面的部首“馬”代表的是马匹,下面的“言”字代表的是书信等东西。 “驛”是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字形和现在的“驛”字差不多。古字形由“馬”“言”二字组成,表示送信的驛馬車。金文中有一些變化較大的字形,有的把“言”的字形拉得较长,并加上一點作装饰;有的則把“馬”的字形加高。小篆把金文的“言”字合在一起,並加粗筆劃,還有的一併省略了“馬”字的下部。至汉代的隶书则把整个字都写得短粗,並且上下分離。
现代汉文字學通常以“六書”來分析漢字的結構,“驛”字屬於象形字,而且是由繁變簡的象形字,與其說它是獨體字,不如說它是形聲字。因為它的字形表現的正是驛馬車的形象,而且這個形象也標記了它的音調。用現代漢語的寫法來表述,即是“馬”爲非字旁,“言”爲偏旁,“馬”爲聲符,“言”爲音符。 古書中對“驛”的字形發生過爭議,如王充在《論衡·詰藝》中就指出:“故凡書‘驛’,或作‘驛’,或作‘’,或作‘馹’。”唐代陸德明在《古今義訓》中也指出:“或作’.’,此則相類而異。”可見在古代“驛”就有不同的寫法。
不過,上述文字都是指“驛”字的繁體字,而“驛”字的简体字“逸”出现得更晚,是在明朝嘉靖年間才出现的。由于简化字“逸”出現得很晚,所以现在有的人把“驛”認定成簡體字,甚至用簡化的“逸”來代替繁体的“驛”,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