簏五行属什么?
这个字五行属性为木 竹的名称多带“麓”字,如竹海、竹林、麓林;以“麓”命名的竹林很多,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就有湖南零陵九嶷山青麓、湖南衡阳湘南山麓等。在现代汉语中,“麓”字用于地名仍相当常见,如甘肃的武山洛峪乡、天水七里湾,辽宁的本溪水洞、清原草市,山东的金乡县羊山景区等等。 “麓”字还有第三层意思,就是指水边或河边草木茂盛的地方。例如《诗·郑风·溱洧》有“洧之外,洵訏且乐”,朱熹注解说:“洵訏,土地宽慢之谓也。……洧水之旁,自近及远,少长有序,无所拥挤。”这似乎是指男女约会游春的地方,那里水草茂盛,地方宽敞,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春游之地。又如王维诗句“客舍青青柳色新,玉门关外最关心”(《送沈子福归江东》),“柳色新”的“柳”便是芦苇一类的植物。 所以总起来说,“麓”字的第一层意思是“山脚平地”;第二层意思是“竹林”;第三层意思是“水边或河边草木茂盛的地方”。 以上是对“麓”字字义的简单梳理。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表示地名这一层意思以外,其他的意思现在都可以通称“麓”。现在的字典里一般都把“麓”字收录在“木部”。不过,古人有时候也把“麓”当作“水边或河边草木茂盛的地方”来用,比如韩愈的《醉留别》里有“野蔓引幽绿,江风引归舟”,这里面“江风引归舟”的“江风”前面用的就是“麓”字。
由于“山脚平地”“竹林”“水边或河边草木茂盛的地方”都有“木”字边,所以古人和今人都经常把“麓”认作“木部”的字。 其实不然!“麓”字的构字原理属于“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标示字词所指的事物的性质特征。这一点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汉字构字方式都有明显区别。所以它不应该归属于任何部首,而是独立成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麓”的构形做了分析,认为“麓”是由“木”和“鹿”两部分构成的字,并指出“从木,鹿声”。实际上“鹿”并不在“麓”字的字形结构之中。 所以后来的人,比如明朝的蒋砥《古文字结构和字典编撰通例》,清朝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民国时期的瞿廷潘《古文字结构的规律》都继承了许慎的分析,认为“麓”是“象形字”,由“木”“鹿”两个字形构成。他们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古人观察“麓”字,看到字形上下部都是“木”,而且形状相似,所以认为它是由“木”和“鹿”两个形体构成的字。其实,“麓”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可见“麓”的第一个字符不是“木”也不是“鹿”,而是“阜”(山脚)!所以它不应该归属“木部”或者“鹿部”,而是应该是“阜部”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