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商碧舒商碧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在回复弟子时对“仁”作了诠释:第一,“仁”并非圣人之道,只是修习的最高境界;第二,“仁”的含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第三,“仁”的实践方法在于“能近取譬”。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 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德不孤,怨不来”3.子曰:“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5子出,语门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7子曰: 伯夷、叔齐何人也﹖曰:“乞食于行吟歌者之间。”曰:“何至于是﹖”曰:“食饱罢晏,坐于路隅,鼓腹歌呼。”子曰:“然则伯夷、叔齐之为圣人也几矣①。”(《公冶长第五》) 以上六章均为孔子评价颜回的故事。 第六章中“吾未见刚者”中的“刚”字当解作“坚毅果敢”之“刚猛”而非“正直不阿”之刚烈[8]。因此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赞扬颜回是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而是要夸他“意志坚定有毅力”。 第七章是另一则关于颜回的名言,其中孔子用“仁者无忧”和“贤哉回也”称赞了颜回,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孔子认为“仁”就是“无私无畏”、“无惧无惧”——也就是所谓“舍生取义”的大仁大义——这已经具备了“勇敢”的精神内涵。 第八章中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第九章中又有一次关于颜回的记载: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雍也》) 这两章表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上面的仁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说明他的“仁学体系”是以“恕道”为基础的,并且这个基础对于实现“仁”的作用至关重要——“仁”其实就是“将心比心”。 至于为什么把这种精神称之为仁呢?我觉得原因可能在于:首先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即核心观念之一),其次是因为儒家的很多思想都是以伦理道德的方式来实现的,最后可能是为了便于传扬吧……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无论是“克己复礼为仁”里的“克己”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可以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修行,而这正是后世的佛教所注重的东西所以会有人觉得两者有些相像了吧...

容智杰容智杰优质答主

木火土金水,金木水火土,阴阳平衡相生 阳木克阴土为阴土之主 阴水生阳水为阳水的源头。(这个我有点忘了) 大地属湿土所以能承载万物,树木生长需要水分滋润,但过多的水分会阻碍它的成长,这就像父母对孩子过多溺爱是害孩子的一种形式一样,因此有了木生火的这一说。

同样,如果没有雨水浇灌大地,那么土地就会板结成坚硬的砖石,树也不会成长,因此就有了火化木的说法,这里说明的就是自然界的变化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谁胜谁负一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你不可能完全依靠外力来成就自己事业和生活,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当然这种自然变化的例子也只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罢了! 我的解释可能比较简单,也仅仅是把《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的部分抄录了下来,仅供参考,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