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名人故事?
贝多芬曾说过:“我是为全人类写作的。”他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从不考虑他自己那个民族的利益。他的音乐所表现的高尚的人类性,无论任何民族的人民都可以共同理解。
贝多芬生活困苦,穷困潦倒,几乎完全耳聋,并且终身孤独,受人爱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这些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都找得到反响。第一乐章表现了对于人生、对于痛苦的不满、战斗以及痛苦的胜利。第二乐章则从痛苦中解放出来,走向自由。这种自由在第三乐章中以抒情性和冥想性的音乐得到了确认。最后,从最黑暗的斗争中升华出来的光辉的理想在第四乐章中以人类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席勒的《欢乐颂》找到了表现,从而形成了最美丽的乐曲之一。
这部作品于1824年在维也纳初演时,使所有听到的听众们欣喜若狂。贝多芬是作为一个神而被迎接的——他不知道自己已经因掌声而被叫返场四次。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出是音乐界的一次伟大的节日。这部作品在一百年来不断地演出,但从未失去它的魅力。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已不单单是一部音乐作品的表现问题,而是所有歌唱、戏剧、舞蹈乃至一切艺术部门的人类学问题和人类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