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为什么五行属金?
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就蕴含在四季的变化中,《黄帝内经》中讲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养生要做到:顺应四季气候变化来穿衣起居、调节情绪,调和身体阴阳气机以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才能使病邪不能侵入,延长生命,实现延年益寿的梦想。 “法于阴阳”是养生的总则,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1.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此时应该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的生发之气,多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怒气伤肝。
2.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时应该适当晚睡且早起,注意防暑祛湿,心胸广阔愉悦,切忌贪凉伤阳。
3.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清肃,草木凋零。此时应当早睡早起,注意精神调养,劳逸适度,切忌悲伤忧愁。
4.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万物不容。此时宜早睡晚起,静之以待阳气生发,固守精气以防耗散,忌劳累汗出伤阳。 可见,按照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以及行为方式,符合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这就是“法于阴阳”的具体内容。
五行相生的运行也是遵循这个原理的:春天木旺,其气升腾;夏天火旺,其气上炎;秋天金旺,其气收敛;冬天水旺,其气趋下;长夏土旺,其气充实。根据四季的变化规律来指导饮食作息,做到顺应自然,不妄作劳,就是养生的核心内容了。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中医、风水、人相、占卜等方面,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中医和哲学理论认为它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有序联系,是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规律。
中国的文字多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昌字从结构上看,一个日字(火),旁边一个框,金框。昌字本义就是发光的金属。
《说文》:昌,美言也。象牙光明。象形字,《玉篇》:昌,盛也。昌字为太阳透过树枝后形成的光亮现象表示。昌就是金的光。所以,昌字五行属金。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分为五类,而且认为这两类物质、现象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促进、增长)的规律是:木生火(木可以燃火),火生土(火能焚烧木,木焚烧后变成灰土),土生金(土中包含金属矿物),金生水(金属在常温下呈现坚硬、冰冷的状态,如贮存水后,可渗入水中,使水变冷),水生木(水浇灌木,木因水而能生长)。相克(制约、抑制)的规律是:木克土(植物可以固持表土,阻止水土流失,同时根又能从土中吸收养料,因而削弱了土的生成和固持能力),土克水(土能阻遏水的流动),水克火(水能够熄灭火焰),火克金(金属能够融化于高温的烈火中),金克木(金属利器可以砍伐木)。这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这两条规律实际上就是相生相胜的原则。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