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字五行有金吗?
“昊”字的五行属性,史书《汉书》早有记载! 东汉学者张晏注释《汉书·律历志》中说: “日阳盛之极则亢,故太昊(即伏羲)号曰大皞;月阴盛之极则晦,故少暤号曰小皞。(注:‘小’读shào)” 晋代学者司马贞在注释史记中有关羲、昊的神话时,引用了这条记载并指出: “是时日月犹未分,故唯列宿在天上,此乃太昊之称。既月生曜,日与月俱行,而月在天渐高,日行东壁一舍,月行南斗一舍。如此,则月本太阳之精,与日齐行。……月行西南,至日与岁星齐者三,谓之“三星聚”或“三柱峰”。……凡月行西南入井,谓之“下弦”,又谓“渐盈”。至此,月形如钩,谓之“上弦”,又谓“小满”。……后月行东北,至日与荧惑(火星)同度,谓“两军阵”。……” 以上引用自【汉书】和【史记】,均收录于【二十一史】之中。该书是东汉时期班固所著,而【史记】则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
宋代学者徐天祜在注释杜甫的诗《秋兴八首》之二时,也引用了这个记载,可参见【杜诗详注】。 古人认为“昊”意为“大而明”,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道昭昭,莫不敬授人时,诸夏晨夕,动静得宜”“大明惟初,万物肃清——大明终始,六位时序”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古人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时间系统,并以此来记录历史事件。时间观念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一个缺乏时间概念的民族注定是无法创造文明的。而在诸多时间参数中,日出日落最不可抗拒,因此“日”被赋予了生命和精神内涵。
月亮虽有圆缺,却不像“日”那样明显,只有“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晦暝”(月末一天)可见其变化。因此“月”便被赋予阴晴圆缺之象,有了情绪意味。“阴阳”由此而来。 日月交替,周而复始。先哲们观察到这一现象,并用以解释自然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规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摘自《易经·乾卦·彖传》)。所以,“昊”字五行属金的解释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