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打破美国封锁?

惠钦珉惠钦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由于苏联撕毁协议,将我国研制核弹和导弹的专家撤走。

为了保证原子弹研制的正常进度,钱三强将二机部工程物理研究所的专家、工程师分成了3个小组,让组长在彭桓武、朱光亚二人的带领下去组建“三大组”。

“三大组”分别是理论组、实验组和加工组。

理论组是“三大组”的核心,组长为彭桓武。彭桓武是我国物理界泰斗级人物,他与王淦昌、邓稼先一同留学于前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回国后,彭桓武主持了我国中子物理等多项实验,是我国第一位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在原子核理论和加速器方面颇有建树。在彭桓武的带领下,理论组先后攻克了几何学流体力学模型和一维、二维流体力学模型难关,解决了原子弹理论方案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尽快做出原子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实验组组长是朱光亚。1950年,朱光亚学成归国,曾任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朱光亚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朱光亚从组织原子弹工程的理论研究入手,对核心部件的加工提出技术程序建议,组织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及产品图样,成功解决了原子弹工程的重大问题。加工组组长为杨福盘,杨福盘在加工组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有关部件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研制和核武器装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有了“三大组”的专家们,才真正开启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我国从1958年开始,正式投入原子弹研制,原子弹的总体设计和理论论证是由王淦昌负责的理论部、彭桓武负责的中物院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和七院(现九院)理论部共同承担。理论部在王淦昌带领下,从1950年开始,就负责重水反应堆工程测量工作。重水反应堆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试验性反应堆。有了重水反应堆,王淦昌和理论部的同志开始了中子光学、中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聚变物理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探索。同时,王淦昌还领导理论部同志们先后制定了原子弹研究的“五五计划”和“八年规划”,从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核材料的生产工艺,到工厂的建设和科学管理,提出了全面开展原子能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1960年7月,二机部九局提出争取1964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的原则,原子弹研制工程全面启动,中物院开始集中精力对原子弹的结构进行设计和工艺攻关。此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定名为“争气弹”。

1961年,中物院在北京玉泉山召开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论证会,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朱光亚参与了方案的审定。这次会议决定理论部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研究转为原子弹制造研究。理论部与七院、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一同攻关原子弹爆炸中各瞬间的物理过程,研究和确定原子弹的总体设计以及各部件的实际参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和原子弹总体结构的定型。

1962年1月,中央听取了二机部关于原子能工作的汇报,肯定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会议确立了中央主管、二机部具体负责,一机部、五机部和有关省、市配合,军队协助的领导制度和协作关系。

从此,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在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朱光亚等人带领下,以朱光亚为首的原子弹工程攻关领导小组,带领九院的1000名科研人员,以909工地为基地,开始了最后冲刺。他们分头深入到核燃料生产、爆轰、高空测放、仪器测试、理论计算等主要单位和生产前沿阵地,吃住在生产第一线,及时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难题。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新疆罗布泊上空响彻世界的东方一声雷,象征着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1月,党中央决定要加快氢弹研制进度。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仅仅两年零八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再次成功爆炸,再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