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推敲的故事?

计鸿涌计鸿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相传唐代有一位名叫贾岛的人,写诗非常用心,但是他的诗往往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修改,所以经常发生一件事,那就是去朋友家串门的时候,进门和出门的时候都在想怎么修改诗中的字,往往发生忘了敲门和撞门的情形。“僧敲月下门”便是其中一例,“推敲”也成了诗的代名词和传诵不衰的佳作。

那一次,贾岛去朋友家住。到了晚上,诗兴大发,便出门漫游,去探访山寺。走到一个地方,见到月夜满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忍不住诗兴大发,想起了一句诗的前半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觉得这一句写得不错,就独自吟哦起来,仔细品味这句诗,琢磨其中“推”和“敲”两个字的具体含义。

他觉得,用“推”字还好点儿,可是用“敲”字更生动具体,于是想换上“敲”字。可是他用什么字好呢?于是,他边走边想,想着想着,走到一个三岔路口,忽然抬头看见一块粉白墙,他灵机一动,就伸手敲起了墙来,仿佛他敲的并不是一堵冰冷的粉墙,而是朋友的门。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一看,才知道自己错了,原来他走到三岔路口,误撞到粉墙上去了。他这才想到自己还在外面逛呢,就急忙向前走去,寻找朋友的家。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朔风飕飕,寒霜满天,路又滑又难认,而且远没有现在这么平坦,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找到朋友的家。可是,等到他敲开朋友的门时,他已经冻得面红耳赤了。

他一走进朋友的屋子里,就笑着对朋友说:“先生,我刚刚做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诗,您帮我看看,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好?”

他的朋友听了很纳闷,问他有什么事,他笑着说:“我刚才在小路上行走,想到这两句诗,觉得用‘推’字和‘敲’字都好,就拿不定主意用哪个好,所以我回来请您帮我决定一下。”

他的朋友听了,只好说:“你用‘敲’字吧。”

于是,就写下了那首诗:

“‘僧敲月下门’,还是用‘敲’字更好。”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用‘推’字,那就和‘静夜’的幽静气氛不合。或许你看‘敲’字敲得太晚了,如果我敲门,还没有入睡的人就会被惊醒,难道不扰乱宁静的夜色吗?”

在朋友家住了一晚,贾岛第二天就告别朋友,继续他的漫游生涯。

其实“推敲”这两个字还颇富于传奇色彩。据唐朝冯贽《云仙杂记》转述:贾岛曾作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思改为“僧推月下门”。蕴藉古人或以敲为敲,或以推为推。徘徊片刻,仍用“敲”字更佳。

贾岛做诗,每至午夜,踏破僧房竹屐,寻佳句未得,不肯睡觉。

“推敲”两字本来来源于贾岛诗意,后来却成为吟诵、斟酌诗句用的歇后语,如“斟酌一字句,捻断数茎须”,又如“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