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么划分几环?

赵彦鑫赵彦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北京生活、学习或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北京的环路系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它既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内部形态,也影响着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那么,北京是如何确定环路的范围和数量的?这个划分依据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呢?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关于道路等级的划分,我国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城市的路网等级划分方法会有差异。以北京为例,其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进行划分(注:这种划分方法属于市政工程系统的划分,而非交通管理意义上的划分)。而“快速路”这一级就是在环线基础上形成的快速交通网。因此可以说三环、四环这样的叫法是北京特有且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 那为什么一定是环形的呢?这是因为,与方格形、放射形路网相比,环形道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道路红线;二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形成环形、全互通式的交通流路径;三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交通冲突点(交叉路口)的数量。

从历史上看,建国初期北京的道路网络是以二环为主骨架的,当时并无所谓的一环。1953年,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建设规划,当时的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开始着手研究一环的建设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及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沿二环路建造高架桥的方案。同时,考虑到东西城区的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很大,在二环路的基础上,于东西城之间新建了一条平行线路——长安街一号线。这条路线将西单至东单的距离平均分割为两段,通过修建两段的桥梁和隧道,实现汽车的南北双向通车。当然,这样一条全新的道路自然不能称之为二环了,但它确实是在现有的二环路上新建的一条辅道。所以,人们将这一线称为 “二环路辅线”或“二环路辅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二环路逐渐被各类建筑所包围,其作为城市交通干道的作用也逐渐减弱。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开始了三环的建设。与二环路主要连接老城不同,三环大部分路段位于朝阳区和丰台区,穿过北京城的范围明显要小许多。同时,由于没有东西方向的通道,三环的路线也改为了围绕老城区布置的方框型。但正如上文提到的,三环并非一个完整闭合的环路。因为它的西部和北部与现有的两环路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区分三环、四环就成为一个问题。

早在建设三环的同时,有关部门就开始考虑四环路的设计。当时的一个设想是将四环路打造成一个全封闭的高速环线,并尽可能多地避开城区,以留出建设用地。然而,进入21世纪后,受城市发展和人口密度的限制,北京已经很难找到大面积的可利用土地,也不可能再让四环高速全线穿越郊区。在这种条件下,完善快速路系统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在2006年,北京市政府做出了修建五环路的决定。五环路沿用了四环的走向,并在部分地段增加了高架路段。同时,为与未来的六环相接,五环路向东延伸,新建了定泗路桥和立汤路桥,实现了南北向的贯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