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在五行中有什么作用?
这个题目很好玩,以前没有研究过,做了一点功课,与大家分享。 《说文解字》中对“雨”字的解释是:“雨,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闲也。”段玉裁注:“云气湿,则雨。今人谓雨天为淋雨。”这里把雨的成因说的很明白了,就是水在空中遇到云彩形成雨滴,降落过程中受到云层的阻碍,出现缓缓而下、时断时续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下雨。 如果仔细观察一场降雨的过程,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开始下雨的时候,往往不是从云中直接掉落大量的水滴,而是稀稀疏疏的,随后逐渐增多。而最后雨水磅礴而下,这是由于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含量达到了饱和或者超过饱和状态导致的。
古书对这一现象有描述:“若雨雪者,阴盛之极,先润屋瓦,后沾草树,所谓‘天地凝阴,阴气始凝’者也(宋·程大昌《演繁露》)。”“或先晴而后雨者,日暮阳气微至,先入于山之巅,少顷,阴盛用事,遂雨矣。(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降雨过程中前后先后顺序差异。而这种先后差异,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不同所致——最先接触云层的水汽,因为是“阴盛”而产生的,必然要首先凝聚成细小雨滴;而当天空中的整团雨云开始充分“用事”(起作用)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空气分子都会携带水汽,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后面出现的滂沱大雨。
我们在自然界中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云层中的水滴往往是呈直线状态下落的,而当云块变得厚重,天空渐渐阴暗下来,开始下雨了,水滴就变成曲曲折折地在云中穿行了。这恰恰对应着《太极图说》中“阳变为阴,形变神变”的过程。 所以,我认为,雨这种天气现象,恰好反映了阴阳二气的运行规律,即先积累、后释放。这一点与雷电、白露、霜降等自然现象都具有相通之处,所以阴阳学说才是对客观世界最具概括性的哲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