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土代表什么器官?
《五行大义》曰:“脾,土也,其应四时,生于夏、旺于秋、藏于冬、发于春。” 又云:“土者,脾之色也;黄润而明者,土之气也。” 可见脾与土的关系多么密切! 五常之中,土居中央,为四方之上承,五脏之中,脾又居中央位置,为五脏六腑之下承。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曰:“脾主长夏天,旺于四季末月,衰于十二月。”
四时节律中,小满、芒种在季夏季,小暑大暑在三伏中,处暑白露秋分前,寒露霜降在寒露,立冬大雪在小雪间,冬至大寒在小寒尾。 如此可见,土在整个季节变化中的升降浮沉。 那么,如何理解土在四季末月的旺相?又如何理解其在十二个月中的衰败呢?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曰:“太阴之人,多多肌肉,温润兮皮肤,苦嗜饮食,饱食而肿。至阴之时,抱阳见端,肉呈隆起,根盘关节,爪厚形圆。” 王冰注:“太阴之人,腹满而大,四肢肥盛,皮涩肤麻;口涎滑利,善饥能食;脉滑利而濡,舌润唇红;形体渐充,筋骨强劲。”
土旺于末月有形可依。 《黄帝宅经》曰:“十月冰冻,万物不行,惟土行乎其中……正月解冻,土德始运。” 又曰:“三月土王用事,清明风雨,水土流行。” 可见在十月份冰雪消融之时,泥土开始活动起来,到三月达到盛行;这时天地间的阳气由冬至慢慢上升,土地中的阴气由厚重逐渐变得轻盈。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曰:“二月阳明,血气尚在初升,故恐惧欲眠。” 又曰:“三月少阳,胆气始横,故恐惧而唾。” 可见二、三月份土地中的阴气渐渐消散,阳气开始旺盛,人体的小宇宙随之发生变化,睡眠增多变成觉醒时间延长,脾气因此渐旺。但此时阳气尚不炽热,所以害怕和恐惧的程度还不严重。
《素问·厥论篇》曰:“胃气虚,则手足逆冷。” 又曰:“脾虚不能健运,土虚则邪滞。” 脾胃属土,是生化气血的源地,也是水湿土气的容器。如果脾胃虚弱,就像河道淤堵,水湿无法宣散,就会形成湿邪;土气不能生血,就会化生无力,导致气血两虚。 调节脾胃功能,可以滋养气血,润泽皮毛肌肉,消除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