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形态。古代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们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并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及特点。 中医理论中也常用五行来表示人体五脏系统(心、肝、脾、肺、肾)之间的生理联系。如土对应脾,火对应心,金对应肺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五行的理论对于脏腑功能的关系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性。 比如,临床上常通过“上火”的表现来判断五脏的虚实。如果患者出现牙龈肿痛、嘴巴溃烂、面部痤疮等问题,多认为是心火太大;而如果出现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大便干结等问题,则多认为是肝火太大。 再比如,我们常听说“心虚”,在中医理论上,这里的“心虚”并不是指心理上的恐惧,而是指的心气不足,可以用益气补血的方法治疗。
如果由阴虚导致的“心虚”,通常还会同时伴有午后低烧、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用滋阴清热的办法可缓解。 如果由阳虚导致的“心虚”,通常还伴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可用温阳健脾的办法进行调治。
当然,中医讲的五行还有生克制化的关系,不是单独从某一个方面来认识人体的。而且这些只是现代中医学对五行学说的应用概括,而非源头。五行学说的源头,其实是从易经开始的。
而易经的五行学说,实际包含了天地万物所具的性质和位置,其深奥精微之处远非一句半句所能阐述清楚。 不过,虽然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五行学说的内在逻辑和原理,但依然可以借助它来认识自然和社会,以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