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都做过台吗?
做舞台演出是艺人出道、成名的唯一途径,这是娱乐圈的铁律! 哪怕是现在人气爆棚的流量小生,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也曾拼命过——他们也曾站在舞台上,在聚光灯下,用尽全力去表演,只为获得台下观众的一个笑脸,一个眼神,一句夸奖…… 当他们在台上表演时,台下无论是否真的有人在认真观看,对于艺人来说,那都是“观众”,那些人在看着他们,关注着他们,这让他们获得了成名的机会,让他们的演艺之路变得宽广,能够选择做演员,还是歌手;选择拍电影,还是电视剧……
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舞台洗礼的艺人不是成功的艺人,无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巨星,还是当下正火爆的新星,在他们成名之前无一例外都曾站在舞台中央,上演着自己“闪亮登场”的好戏…… 即使像刘德华这样几乎没什么舞台经验的艺人在刚出道时,同样在舞台表演中出了丑。
作为当年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曾在一次表演中被钢丝绳绊倒摔了下来,场面一度混乱。据说那场演出他只拿到300元的报酬。 刘德华后来回忆道: “那天很黑,我在台上不知道有钢丝,一脚踢上去就摔了下来……” 而另一天王郭富城则回忆第一次上舞台时的情景,差点因为太紧张而无法完成表演。 他当时是香港舞蹈学院的一名学生,有一次学校安排了一场表演,让他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担任跳舞部分的演出,可是到了要正式演出的时候却因为那个同学没来而让他一个人面临“脱节”的危险。
据郭富城回忆,当时他的手脚都冒汗,整个人都差点昏厥过去。 所幸最终有另一个同学及时出现,这才有了郭富城日后的成名。
现在一些所谓的明星,要么是通过一夜成名的选秀,要么是父母给烧出来的,要么是通过炒作等一些非正常途径获取了知名度,他们没经历过跑场子、做过台的成长过程。而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演员,从艺之前,很多都做过台,也就是在戏班子里苦练过。
做台是艺人们从事戏曲行业的起点,是“跑龙套”的另一种说法。最早,凡初入梨园学习戏曲的学生,叫作“在台底子”。这帮年龄不到18岁以下,不会唱也不会演的小学生,只能扫地倒茶干杂活。有的还得到后台上台,搬台帐,打灯笼,把门。而“做台”是“在台底”学生毕业后升起来的初级演员。这些经过训练的初级演员只能跑龙套,做群众演员,他们一般只能扮演一些小角色,在舞台上做一些群体动作,如抬轿子、撑伞、推车等。在舞台上虽有言语道白,但并无唱腔,只是给正式演员做陪衬,如“夫子”、“衙役”、“宫娥”、“宫女”、“青、红脸”、“执棒”、“龙套”、“站破”、宫人等角色。这些角色虽小,但不可轻视,也是为培养正式演员做准备的初级阶段。
“做台”这个过程,对艺人们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台”这个过程中,他们从生活的最底层起步,在最苦、最累的群众演员位置上历练,苦熬着等待上台演配角,当他们终于苦尽甘来,熬出头,有了拿得出手的角色时,他们的艺术水平也已突飞猛进了。
做台的初级演员,在同台的高班学艺,听师父的教诲、大戏的熏陶,在台上跑龙套中,体会前辈名角如何演戏,同时从“在台底”时打下的良好底工出发,从一招一式、一字一腔做起,逐步成长,有的在小剧场正式挑班唱戏,有的在大剧场唱起压轴戏而崭露头角。如评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谷文月,从1954年入河北邢台农工子弟剧社学艺,1959年参加石家庄地区同乐园戏院演出,从“丑旦”“做台”起步,打水挑帘,拉车提盒,当起小丫头,她一“做”就是10年,这为她艺术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了她独特的谷派表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