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毓”,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不用的了——除了某些人起名的时候会用这个字。 但是它曾经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汉字。 比如《诗经》中有一篇叫《邶风·柏舟》,其中有一句“忧心攸惙(chuò),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中的“如蜩如螗”中的“蜩”字,其古文字写法就是“䧴”,它的金文小篆形体和今天“毓”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䧴”“毓”怎么读呢? 这两个字现在一般只用于一些成语中,而它们所对应的成语是“如蜩如螗”与“如沸如羹”——意思是“如同蝉鸣又像沸水,比喻喧嚣不安”。所以这两个字应该按“tiáo tāng/gēng”来读。
其实这两个字还有一个出处,那就是《尚书·大禹谟》中有“人心如皋陶,庶民厥惟舜”一句。这里的“心”,也就是“人心”的“心”,在古代也是写作“䧴”或“毓”。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如果人们都像皋陶一样,百姓就会像舜帝那样”。 “皋陶”即“夔皋”“夔相”之“夔”,是舜时的人,他负责管理狱讼之事,是司法大臣;而舜则被儒家视为圣人之一。 所以这一句其实是说让百姓都能成为圣人之象的,也就是说要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了——“人心如皋陶”的意思应该是人心思圣,就像孟子所说的“舜何人也?我何人哉?”一样吧。
总之不管是从《诗经》到《尚书》,还是从甲骨文一直到金文,甚至是现在的简化字,“𧖈”“毓”这两个字始终都是同一个意义的两个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已。 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不同表达方式,我想可能是因为古人觉得这种结构复杂,又比较生僻的字不好书写的原因。于是他们想出了用两个简单的结构简单笔画也少的字分别表示上下两部分的构字方法以方便书写罢了……至于为什么用“𧖈”而不用其他复杂的偏旁部首就不得而知了。
总而言之呢,我认为今天的所谓简化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简”到哪里去。至少比起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繁体字来说还要复杂得多。比如说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繁体字里究竟是哪个字,就得先找到能区分该字的偏旁部首才行,然而我们现在的简化字往往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偏旁部首可找了……所以要想搞清楚它们的本义可就要费一番功夫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