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五行属什么?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排列起来就有六十个组合,也就是常说的六十甲子表. 2、阳历是以太阳为中心计算时间的方法或日历;阴历是我国传统历法之一,又称旧历、古历等。它主要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安排的,一个月的天数有二十九天的,也有三十天的。所以古人为了区分月份大小,把一年分为大月和小月,规定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
因此二十四节气是配合太阳而不是月球运行的周期所设定的,而干支纪年则严格以朔望月为准,一个干支历年的平均年度时长为27684.57秒(约365.25日),与回归年(365.242199174日)相差约0.0078日/年。 故古代历法将每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以三十日为标准,大月31天,小月30天,闰年有十三个月。 这样算下来的话,每年的天数大致上是固定的,不会像现在公历一样每年都要差几天下来,这就为后世推算天文历法提供了便利。 而到了夏朝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夏正,即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作为正月,其他各月的分配依旧沿用殷历。周代又以冬至所在的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的周正。
后来汉武帝继位后,采纳了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重新制定一个新历法,就是后来的“太初历”。这部新历法采用了新的原则来确定二十四节气,使得干支纪年和日月运行周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这部新历法还对一些传统的制度进行了改革,比如改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等等。 《太初历》把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又三百六十辰,一周天等于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一辰相当于今之四点八分钟。每节气各得十四日二十八分,每一月中各有两节气或一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