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五行属什么?
“吕”字,本义应该是一种乐器。 甲骨文的“吕”字形像一管状物悬挂在杆上。 金文的“吕”由两个甲骨文字形构成:下为“戈”、上为“竹”,表示以戈击竹而发声,这就是乐器的形象。金文的小篆形体进一步简化,变成了下图这样。 “吕”的本义就是古代的一种八度音阶乐器(类似笛子的东西),所以它也有“律吕”之义——《说文解字》解释道是“八音之一也”——其实古人发现,用十二个半寸长的竹管制成的八度音阶乐器,每个都包含着五个声音:一个全音加四个半音,于是把这十五个音分成六种类型,叫“六律六吕”,即黄钟、太簇(cuo)、姑洗、蕤宾、夷则、夹锺;林钟、南吕、应钟、无射、仲吕、子牙,也叫“六器”和“六吕”。这六种不同的组合构成了十二律,其中六个阴律称六吕,六个阳律谓之六律,合称为“六吕六律”或“六律六吕”。
不过古代的“吕”字除了指这种乐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法——“古者圣人作乐,必使六六三十六君子相和,执吕举止歌咏,以为言词” ——意思是六六三十六人一组,拿着一根竖立的竹棍(大概是用来指挥节奏的吧。。。)吹奏歌唱,并以此作为歌词。 这个用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动词用法了。比如《荀子·正名篇》中说“礼三本……礼义法度者,是非之本也,故曰:本朝虽坏,礼义无亏……”这里的“本”就应该是动词用法,类似于今天的“本分”“本业”之类的意思吧。 所以周代就有所谓的“六彝”,它们分别被用来盛放黍稷以祭祀祖先神灵: 一曰“豆”,象形,如上图,用于祭祀,二曰“登”,用于盛黍稷,相当于后世之碗;三曰“雍”,四曰“铏”(xing,形状似鼎而小),五曰“簋"(gui,圆口鼓腹有圈足,形似今日之碗;六曰“俎",即木制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