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明泽莲明泽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文字学上,“铄”字的本意为熔解金属。这个字有多个同音异字,古书常见其用作“消融”、“明晰”等意的“ shuò”字。

“铄”的各种读音及含义:

jué(音决):为古同“决”字音之假借。《汉书·五行志》有记载,“以冬至为经,冬至而君有故,臣当决死”。这里的'“决”字古用“铄”字表示。

shuò(音朔):同“筳”。《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有“主人献客,笙、琴、筳、既有。”。后人注解,“筳,乐也,所以敲钟也”。这里的“筳”用“铄”字表示。现代,这个音义使用较少,且已并入“铄”字,而不再单独使用。

sháo(音勺):同“消融”。在早期甲骨文中,尚无“消”字。表示“消融”的含义时,常用“铄”字表示。“铄”字从金从勺。以勺消金(金属),即为本意。后来,“消”字流行,本“铄”字旧义被“消”字替代,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此音义。

shāo(音梢):常用音义。形声字。从金,召声。本义为金属熔化。《诗经·大雅·抑》有:“如薪如蒸,如火烈烈。民用弗明,不说(通“悦”,下同)于庆,弗受用年。孰年其与,思其雨粟,其又何乐?舜稷(舜和稷)庆言,德之水(通“汜”)溢。我维曰:天命不易,天若有情,天也荒唐;人各有心,心也有 Angie。“

由熔化引申为“熔化的金属汁液”;由“熔解”再引申为“熔化”、“销熔”、“销除”、“削落”、“消减”、“灼热”、“明亮”、“炽盛”或形容“俊俏美好”之意。如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文中有:“则尽伐吴支城,扫其宗族……还兵向长安,尚恐迁延,我岂意事速而功果哉?”(这里“铄”字用现代汉字表示,即为“迁延”、“速果”)。又如《国语·晋语》有记:“秦将袭郑,百里奚知之,言于穆公曰:不备而往,犹渊鱼而索饵也!公曰:儿女子尔,必与子皆行。对曰:行也,不售耳。”等等。

在表示“销除”时,也常用同音借代字,如“销(消)烁(铄)”、“铄消”、“销铄”、“消烁”等。现代汉语中,仍使用此类借代字,如张贤亮的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有“消消日子”之记述即为代表。

在现代,此音义的常见字为“铄”,古时同音字还有“烓”、“熇”、“爌”等字体,均为“铄”的异体字。

sháo或shuò(音勺或朔):粤语音义,同“sháo(音勺)”或“shuò(音朔)”。

shī (音时):吴语音义,同“ shuò(音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