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故事?

应海平应海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是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在32岁时他就当了兵,他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仅仅是有这么一个想法:有机会就为老百姓干件好事。

他如愿以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部攻占了敌人的阵地,可就在这时他意外地发现有100多名老百姓被围困在战壕里,他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当机立断救出这些老百姓,因此他升了官。以后在历次战斗中,他每攻下一处敌军据点,他首先要做的不是看缴获了多少枪炮,而是首先要看看百姓是否被关在里面,如果有就先安排人救出来,因此他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作“救民队长”。这样的人能不升官吗?很快他就当上了团长。

后来他所在部队被派到陕西去“围剿”红军,一次在红都延安附近作战时,有群众告诉他:陕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到处都是讨饭要粮的,他一听急了,立即率领骑兵营冲进一片大森林,把躲藏在那里的红军围住。敌人原以为红军非死即降,可出乎意料的是,战士们非但没有举手投降,反而和他们打了一场三天三夜的恶仗。

他觉得很奇怪,战后一调查才知道,这200名红军战士是刚从各根据地调来的预备队,每天的口粮只有4两高粱面,打完的仗就是“死扛”;而当时陕北遭大旱,老百姓几乎无粮,那些红军战士宁可战死也不去抢老百姓的救命粮。这时,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久久说不出话来。从此,再与红军作战时,他只围不攻,尽量不死人。

后来他被升为主将,与红军再次作战时他明令手下部队:不开第一枪,给红军让条路,这一下红军全军冲过来,打得敌人死的死、散的散,他一枪未放被撤了职。

被撤职后,他整天闷闷不乐,一天他正在家里喝闷酒,忽然大门被打开了,走进一个农民装扮的人。他一看,不由跳了起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他“放走”的红军师长。这时,他眼泪流了出来,说:“师长,他们说我私通红军,我现在军法难逃了。”出乎他意料的是,对面的红军师长却说:“弟兄们都知道你的为人,他们派我来跟你到陕北参加红军。”

他没有犹豫就跟红军师长越过了黄河,来到陕北的吴起镇参加了红军,并且当上了红15军团的一名团长,后来又当了旅长。抗日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冀察热辽军区的副司令员,解放战争中,他由第4纵队副司令员升到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在建国前夕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第4军区司令员,而他始终不忘一个“民”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天津市市长、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仍不忘一个“民”字。后来他被打成了“反革命集团分子”,被关押时给警卫员写了一句话:“如果我有罪,那么这个罪就是爱民有罪。”

“文革”后他平反了,担任了中央军委委员,辞去了中顾委常委职务,继续不忘他那个“民”字。他就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宋时轮。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做官可以为老百姓出一点儿力,也可以为老百姓办点儿事,做官也是可以自轻自贱的,只要你把一个“民”字看透了。

当然,官位可以给你权力,给你金钱,给你女人;当然,你可以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可以为老百姓的“好父母”,关键在于你怎么想,怎么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