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的故事是真的吗?

訾丽娟訾丽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卡农指的是若干不同旋律同时进行,彼此既独立又和声统一,有复合有对比,你来我往,相互对位而形成的复调音乐体裁。如以一首曲调逐渐推移作成复音音乐,最末的声部把第一声部作为结尾,这样的曲调,音乐术语称为卡农(Canon)。

卡农的本意为规律,法则。顾名思义,卡农是一种具有数学般规则的音乐。在复调音乐中,卡农是形式最为严格的。复调的本意是多个音的进行,因此复调音乐是两条或两条以上同时进行的、完全独立而和谐的旋律。如果多条独立的声部线条相互交织在一起,便成为纵横结合的复调音乐体裁,卡农与赋格。

卡农在拉丁语中是“法度”、“规则”的意思。在复调音乐中,卡农的“法度”、“规则”大致有两条。第一,多声部的先后进入有固定的时值间隔,并依照此间隔依次进入,后面的声部总是追随着前面的声部。《1543年的卡农》就是在两小节间隔之后,由第二个声部进入。在卡农的拉丁文缩写“C”后面往往跟着一个数字以表明两个旋律进入时的间隔时值。第二,每个进入的旋律声部都唱着完全相同的旋律,只是以不同的音程开始,即模仿进行。同一旋律在不同高度上的反复是卡农产生动力的原因。鲍勃·迪伦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就叫《永远年轻的旋律》(Blowing In The Wind)。

因此,从卡农音乐中“轮流追逐”与“模仿进行”两条“法度”、“规则”中,产生了两个含义。首先,追逐形成了一种张力,追逐者在后面穷追不舍,最后终于追上了前面的被追逐者,并且合二为一。这种追逐的形式形成了一种“轮回”,是东方“缘起”逻辑的体现。被追逐者永远处于流动中,永远在前方。其次,是“模仿”与“重复”的含义。

在卡农音乐中,总是有第一个进入的声部,也有最后进入的声部。最先开始的声部,叫做题,也被称为主句、主导句。后来进入的声部,叫做答题、对应句或从句。

“卡农”一词,有时也作“坎农”、“康农”。如朱塞佩·卡扎里的长笛曲《坎农与帕桑捏里》。另外,在复调音乐中的术语上,卡农(Canon)和轮唱(Round)在使用上有所不同。在语言、声乐领域,几个声部以相等的时距相继演唱同一旋律的时候,称为Round,在器乐领域,通常称为Canon。在300年前的西方音乐中,Round往往用于比较“轻浮”的曲调。而J.S.巴赫把卡农运用在一种庄重、典雅的复调技巧来写作教堂音乐,使得卡农成为高深、雅致的复调音乐技巧。在当代,Round和Canon两个术语,在区别上已经越来越小,互为通用了。

“卡农”最早源于13世纪的教会圣咏,从15世纪起盛行于欧洲,当时荷兰作曲家在创作上对卡农技巧的运用有突出的贡献,故又称荷兰卡农。法国作曲家库泊兰和J.S.巴赫运用卡农手法创作了许多器乐曲。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有J.S.巴赫的《音乐的奉献》、《赋格艺术》中的“逆行卡农”和“镜像卡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