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午”是十干化气之一,源于阴阳相合,万物相化的理论。 《滴天髓》云:“壬水浩荡,非丙午火不能蒸融”“戊土深沉,非庚午火不能激发”。《三命通会》亦载:“凡天干有丙、丁者,必借癸水为源;若地支成火局,天干无癸,必须甲木生之。其性燥烈,须金水调停。” 又如壬申日,干透丙火,此为阳刃驾杀,主人性格刚强,行事果决,爱恨分明,具有正义感。若身弱遇此,可得高人提携,白手兴家。若身旺逢此,行运不至,也是劳碌辛苦之人罢了。 那么“午”的五行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看上面的图,当太阳升起到正南方的时候,阴气尽,阳气盛,这是天地之间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这时的天干之气最和谐。但此时正是午时,阴盛阳微,如果再有辛金、癸水,则阴阳更平衡,这时的天干之气最适合培育花木了(阴盛阳微,枝叶茂盛)。如果再遇乙木,则是藤萝系甲,枝繁叶茂。但如果遇上己土,则阴盛阳衰,草木枯萎,这是阴阳失衡之象,行事必然多挫折。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医学家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创立的重要哲学概念。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尚书·洪范》中,提出了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称它们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称为“五行”。并把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看做是万物性质和作用的来源,称之为“五材”。五行最早的概念源自《尚书·洪范》。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包含着关于古代哲学、古代科学、古代医学等等的一些知识,涉及认识论、方法论、人与自然关系论、宇宙构成论,是古代文化中一种包容性很大的思想流派。五行生克规律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用来阐释相关脏腑的功能以及之间的互动关系。
午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性为火,天干配对为丁、己。午月在阴历五月,为六月节。《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气午壮牾极,故谓之午。」又曰「牾,泽也」,即水溢之象。《逸周书.时训解》曰:「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麦秋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种之也。」田间作业更趋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