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人对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五个生理机能(木、火、土、金、水)的抽象定义;它们与人体的关系如下所示: 简言之,五行就是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用“五行”来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归类是一种古代常用方法。例如:
1.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处在天地之间,所以人体阴阳的中立点就在人的肩膀,称之为“天柱”;
2.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属阳;西方为日落之地,属阴。所以,在人体内,阳气升发之处在肝胆,收敛之处在肺胃;
3.人体的五脏六腑中,肝主谋虑(思考),胆主决断。而人身上具有“谋略决策功能”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和脊髓(上承于颅骨,下面连接坐骨神经)这两个部位属于“阴中之阳”;
4.大肠和小肠是一对相互联系的器官,其中小肠居腹部中间,是接受食物营养的主要场所,故称“中部之乡”;大肠位于小腹之中,负责将小肠吸收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有“传导化物”之功,故又称“传送之官”或“赤肠”。
5.肾是先天之本,内寓元阳之气,元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活动,所谓“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元气,人身之真种子也”——《景岳全书》 所以,我们在分析体质时,常常会说:你的体质是“湿热”还是“湿寒”。 这是因为,“热”是一种偏性,可以由外界因素(如饮食、气候)所致,也可以是由内部机能异常所引起;“寒”也是如此——“热”和“寒”都是主观感受和客观症状同时存在的现象。所以,中医理论认为:“百病生于气”“气能生火”“寒气内生”等等,就是指由于人体内部的机能失衡导致“热”或者“寒”的出现。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五脏中的任何一脏,其阴阳之偏颇,都可能带来我们所说的“热”或者“寒”。但人们常以为“热”就一定是在阳极的,“寒”就是在阴极的。其实,这种思维定式是不太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