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字五行意思是什么?
《汉字宫》中,“目”部第一个字是“阅”。它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最终到了现在的楷书,这个字的形状就一直在变。 那么为什么这个字要这样子变化呢?原因就在它右边的那个偏旁上——“耳”。 为什么要把“耳”字放到“言”的下面变成“閲”或者“諭”呢? 其实“耳”在古代还有一个读音和意义——“yù”通指“闻见”“看”的意思(与现在不同)。
“阅览”“传观”中的“阅”古代写作“覩”“閲”。而它左边的结构,也就是“门”加“言”,本意为“门内言”,即“说”的意思。所以两字合起来的本意就是“在门口说的话”,引申为“传播的话”“看的对象”等等。 而“谕”和“説”(音同“悦”)则是由“耳”和“頁”组成的——页即是脑袋、头部。整个意思就是说耳朵听到之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又重新表述出来。 从文字学角度来说,这两个字应该算形声字。因为左边部分都是表示意义的形旁(也就是“言”和“頁”),右边部分都是表示音节的声旁。
但是这样解释未免有点太枯燥了,我稍微用现代汉语来解释一下比较好懂一点: “阅”上面一部分表示语言(说的内容),下面“門”表示发声; “諭”上面的“俞”表示语言,下面的“羽”表示声音; “説”也是一样的道理,上面的“說”表示语言,下面的“舌”表示声音。 这三个字在发音时,都要将声旁念得响亮一些,且要与上下文的字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