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字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解字》:“跃,跳也。从足,厥声。”清代段玉裁注:“凡物跳跃之类皆从跃。”“跃、躍音同。”可见,跃之字形出自东汉许慎的《说文》。 据我查到的资料来看,古人最早使用“跃”这个字的形体是从“厥”开始的,用在金文的书写系统里。
金文中有一个很特殊的文字就是“厥”,它的古字形像一只手抓住地上的东西向上托起一个躯干,有“举”“探取”的意思;也有认为其象一个人跪着,把头部抬起的样子,表示“举头”“抬头”之意。这种文字多用为代词,相当于“他(们)”“自己”等意思。
到了小篆阶段,“厥”字发展成上下结构,上面是“大”字,下面是“足部形”,合成一个新字——蹶。清人朱骏声在《小宛集·古文词汇刊》中解释道:“《说文》蹶,脚屈也。”“故蹶者,举足下屈也。”“今字作跃,俗。”也就是说,“厥”变成了“蹶”,而“跃”的字形则是后来造出来的,因为“蹶”字表示“足屈”之义,无法引申出“跳跃”的意思。所以许慎在正字法上做了别义处理,创造了一个新的字“跃”——由“厥”或“蹶”加“足”而成。
然而,我在查阅先秦典籍的时候发现,在先秦古籍里“跃”字竟然没有见到用例!反倒是见于汉代文献之中,这和我们现在的使用情况倒是很相符。因此我认为,“跃”是汉代人在仿照小篆字形创造的一个新字,是用来代替上古时期广泛使用的“厥”“蹶”这两个字。
另外我还注意到,现在网络上不少人认为“跃”是“越”的本字,我也感到很好笑。不知道这些网友是如何得出如此谬论的。如果“跃”真是“越”的本字,那么这个“越”字就更奇怪了。因为这恰恰和汉代学者造的另一个新字“逾”(通“越”)写法一样!那么为什么“俞”字不用来表示“超过”之义呢?这不是自废武功吗?所以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古代汉字造字规律的。(参见我的文章《关于“越过”“超越”两个字的正确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