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属什么五行?
首先,五行这个概念最早源于阴阳学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推天道而法阴阳”。 东汉王充在《论衡·言毒篇》中说:“五运之术,土主四时,阳明常候;火与君亲,炎炎乃盛。” 这里的土和火便是五行的两个元素。
其次,中医的五行来源于道家。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五行的记载: “东方青色,……其病怒”。(《黄帝内经·灵枢·通天》) “南方赤色……其病热”。(《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中央黄色……其病湿”。(《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 “西方白色……其病燥”。(《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北方黑色……”其病寒。(《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五行名字,但是颜色却暗含了木、火、土、金、水的元素。
五行在人体中的划分,中医和道家也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中提到: “何谓经络?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在针灸治病的时候,所依据的经络就是循行于人体的五色线路,而这正是五行在人体上的具体体现。 至于你提问的“炎”字,其实属于火的范畴。
《说文解字》中:“炎,火光上也。从火,炎声。”……“焱,光华绚烂。从火,燕声。”——这两个字都是形容火焰的炽盛。 而中医理论中,火的范围更大。它包括了自然界和人体的所有热性现象,包括温度过高引起的损伤。 所以中医并不赞同用寒凉药物来清热。 因为寒则伤阳,凉则损阴,阴阳都被伤了,那就容易“烧干锅”了——身体虚了,病还在那里。
古人认为,要清除体内的火热之邪,就需要使用具有寒凉属性的药物。这种药能直折热火之气,就像用水浇灭燃烧着的火柴一样。 但是现代药理证明,许多所谓的“寒性”药物实际上并不会降低体温,也不会伤害体内阳气。相反,这些药物之所以有清热效果是因为它们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反应。 所谓“热者寒之”其实就是“抑制发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