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五行属什么?
《礼记·檀弓下》中有言:“古之丧礼,贵贱有仪,士庶有制。” 古人对于丧服的等级划分是有明确规定的,不同身份的人死后,亲属服丧的时间长度和穿戴的衣裳都是不一样的。
周代的时候,贵族男子死了,父母如果还在世的话要穿三年孝衣,如果祖父还健在,那么就要穿满五年;而平民要是死去了,亲人只需要穿一年的衰衣即可。
到了宋朝,制度更加完善,贵族、平民的身份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据宋人王栐所著《燕翼堂笔记》载:“宋朝建立宗室勋戚遗表,入庙享祭。若亲尽,则除葬,余衣不焚。” 意思是说:宋朝建立后,皇家宗室及有功大臣的灵牌要放入太庙中祭祀。如果亲人去世,没到孝期就把衣裳烧掉。 至于普通百姓,《梦粱录》中有更细致的规定:“士农工商,诸色人等身亡,皆服孝三年……富者锦绮织成绫罗缎匹为衣帽,贫者布帛麻灰为之……惟娼妓之家,服色绝无定例。”
意思就是说:士农工商等各种职业的人死亡后,家属都要守孝三年。富有人家穿华丽衣服,穷人家只好以粗布麻衣代替。唯独娼妓这个行业的死者,家属的服色没有规定。
可见,在古代社会地位高低不同,死后的丧葬服饰都有严格区分。 而“五服”指的是五种不同长度的孝衣,分别是:斩衰(cuī)、齐衰(zǐ cuī)、大功、小功、缌麻。
其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给父祖穿,一年之后换齐衰,再一年后换大功,然后是小功,最后才是缌麻。 除了丧服长短有别以外,这几种丧服还有一个明显区别——所用的材质不一样。
最轻的缌麻是用细软的麻织成的,而斩衰的原料是粗麻,而且还要把麻絮扎紧,让成型的衣物更加结实。
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古礼了,即便知道了也不感兴趣,毕竟与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相去甚远。 但既然古代有这个规矩,那肯定就有它的道理。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不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在家庭内部,讲究礼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古时就有“礼不下庶人”的说法,意指贵族有特权,不用理会这些繁琐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