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行调和?
“五行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那么“生”是什么意思呢?在《尚书·洪范》里解释的比较清楚:“生生之义,万物生生不息。”这里的“生”是新的生命之意,也就是说五行之间的相生不单单是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合,而且也是新物质来源的动力和源泉。所以说五行相生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那五行相克呢?同样是在《尚书·洪范》里找到答案:“克定祸乱。”这里的“克”是征服、战胜的意思。就是说五行之间存在着胜负、主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某种元素主导另一种元素的强弱胜负来维持的。所以五行相克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
五行相生体现了宇宙的生化之气,五行相克则包含了宇宙的平衡规律。只有当生化之气充足的时候,五行才能循环无阻、生生不息;而一旦生化之气不足或者偏枯,五行就会出现故障,疾病就此产生——这就是中医所主张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协调”的理论。 所以中医用五行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诊疗活动。患者到医院就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大夫判断病人是“阳虚”还是“阴虚”,是“气郁”还是“血淤”,是大肠有热还是小肠有寒……然后用药或者食补来调整病人的五行失衡状况。
如果患者是“阳虚”,出现畏寒肢冷、自汗、便溏、神疲乏力等情况,医生就会开一些温补肾阳的药物来增强他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免疫机能;如果是“阴虚”,医生则会开一些滋阴补液的药来滋润患者的五脏六腑,调整他体内的失衡状态。 五行学说不但适用于中医,也适用于西医。因为西医所讲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五行之中的生克制化是完全一致的。例如人体心脏就像发动机一样,为全身提供动力,这是心火生在肺金之下的理论依据;而一旦心脏跳动无力,心气虚衰,则属于五行之中木不生火的病症了,需要用补阳或养阴的方法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