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五行属什么的?
1.“国”字的含义是四方之围,从“口”表示四边有口,所以它是象形文字;
2.根据《说文解字》解释为:邦也,从囗从示从一。意思是国家是国家,它的本意就是指有围墙的城邑; 3.根据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國”字像一座城池被一圈墙包围起来,中间的口就是城门;“國”下边的“一”字,有的说代表护城河,有的说是表示城墙下面的一圈土;
4.金文中的“國”字与甲骨文大体相同;小篆把“國”写成从上到下封闭的形状,表示“四面有墙”的意思;隶书、楷书将小篆的“囗”写成“国”。
5.“国”本义为国都、国家。古代“邦”“国”相通,故“国”亦指邦国、王国。如《书•仲虺之诰》:“王乃吁告后稷,以殷仲春,郊祀上帝”。《诗•大雅•生民》: “既见君子,我心则愉。 ”
6.现代汉语中,“国号”“国籍”等词汇中的“国”均用其本义。
7.古人认为国家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社稷、宗庙和山川。这三个要素都与祭祀有关,因此又称为“社稷宗庙山川百神”或简称“社、稷、坛、庙、陵”。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称呼中国。
8.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对国的解释是:外有城郭,中有都邑而居者也(有城墙的城池)。
9.春秋时鲁国有句谚语:“国乱,必有小人之言”(指社会混乱时,小人会造谣惑众)。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国家是社会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可见在春秋时期国人就已把国家和统治者联系在一起。
10.战国后期韩非主张以法令取代国君的统治权,从而奠定了君主专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