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哪些故事?
《三字经》自元代以来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被誉为“袖里通珍”,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日本、高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西方学者评为“全世界最有名的一本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故事末毕”是第一部分,讲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人写了《忆当年》,用“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三字经》语句串联起古代20多个典故,成为《三字经》的通俗解读。
从“为学者,必有初”至“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关于学习的经典著作和学习的次第。从“为人子,方少时”至“此十义,人所同”阐述了个人在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戒盲目,需难负”说明了学习的过程。从“为学者,必敬师”至“力勤耕,以奉养”概括了人的道德伦理基本要求。
从“严四伦,慈在宗”至“当勤惜,谨命行”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礼仪习俗,这部分用词、用句都有太多封建色彩,但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从“亲所好,力为具”至“当遵纪,乃守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