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什么花?
“北京的市花是月季,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为什么是月季而不是牡丹呢?” 原因嘛~说来话长…… 一、牡丹争奇斗艳,群芳难辨高下 月季和牡丹都是北京的“土著”,在《燕京杂记》中就有关于“京师花卉”的记载:“月缺花残,至四月中旬,则国色牡丹,香海月季,同时并开;百花生日,上元灯火,无月不夜,至五月末,红娇绿媚,胜却春潮!” 意思是说,在古时候的清明到谷雨这段时期,先是月季盛开,如同红色的海洋,然后过了十天半月,牡丹就绽开了美丽的容颜。在端午佳节之际,两种名花一起绽放,竞相比美,真称得上是“群芳争艳”了! 不过,当时关于“市花”的选拔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所以并不能说是牡丹还是月季当上了“市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牡丹和月季,那真是“半斤八两”,都算是北京的“土著”名花,大家各有各的美,很难分出孰优孰劣。
二、月季花香四溢,受到外宾青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必须得到保障,所以国家决定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现代化农场,以供应驻朝部队的需要。 就在今天北京通县一带,一座现代化的农场所——通州农场应运而生。在建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堆古代的砖瓦,经考证这竟然是金代的遗址,于是这里就被命名为“黄金寨”。 后来,这里成了北京蔬菜、果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而其中销量最好的要数月季。每当有外国宾客来京,周总理都会让人送来鲜花相赠,而那时最常用的就是月季。1956年,荷兰外交官来华访问时,周恩来特地带他们去通州农场参观,并赠送给荷方40公斤新鲜的大红月季。这之后,每逢国庆或重大节日,北京都要把月季作为主要的花卉之一,用缤纷的色彩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展示东方大国的魅力。
三、月季屡败屡战,终摘“市花”桂冠 在1973年的时候,首都建设委员会正式提出邀请市民为首都绿化建言献策。结果,有人提出应该把牡丹选作“市花”,其理由是:“北京气候干燥,适宜种牡丹。”“牡丹开花大而艳,品种又多,可年年提前半个月左右开花,供人观赏。”“牡丹香味浓郁,能净化空气,而且花期长,从早春开到暮春。”等等。 而支持月季当“市花”的理由也言之凿凿:“月季花色丰富鲜艳,且四季常开,无论气候条件如何,也不论是否修剪,都能开花。”“如果栽培管理得当,月季几乎全年不断开花。”(见《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当然,谁胜谁负不是靠简单的投票决定的,最终的结果是:经过植物学家和园林专家们的反复研究,认为月季花形丰富,色彩艳丽,花期不短,而且能够适应城市环境,抵抗污染,适合种植养护,应该大力推广。于是,在北京各地,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大量种植月季,形成一片片花海。到了2011年的时候,北京培育的藤本月季“香水云彩”还被收录在了美国国家果树研究所的花园目录中,足以证明月季作为“市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