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行是什么?
甲午 丙子 壬辰 丁未 月支子水,月干丙火,日支辰土,时支未土,时干丁火。月柱、日柱天干阴阳不同,年命纳音亦为阴阳异类。此月建阳极阴盛之月,水火既济而气不通。先雨而后晴,或先晴而后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丙戌 丁亥 日主辛金,生于仲冬水旺之时,天寒地冻,宜有火来暖局。幸年干甲木透出,化生水温,使辛金不至于冻结。但此时节水势过盛,须用比劫助身,方得金旺。故选甲子日,戊辰时,甲木比劫助身,甲木又为日主之禄,此乃吉顺之良基也。 以上八字,时辰见卯则不吉,因卯中乙木,克损甲木,使甲木不能助身;见午则不吉,因午中丁火,克伤丙火,使丙火不能生己,见未时也不吉,因未中有乙木,暗克甲木;其余时辰皆佳。
中医里的五行有木金水火土,每个时期都有对应的五形,而十二月五行是水。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同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而一年的四季之中,每个月份也有五行属性。
正月、二月为春季,属性为木,对应肝;三月、四月为夏季,属性为火,对应心;五月、六月仍是夏季,属性为火,仍对应心;七月、八月为长夏,属性为土,对应脾;九月、十月为秋季,属性为金,对应肺;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属性为水,对应肾。
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促进、助长、滋生、资生、助益;“克”即抑制、约束、胜敌、制约、克服。“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木为水之子,水为木之母。五行相生的次第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次第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疾病治疗中,相生用于补母、疏子;相克用于泻子、抑母。比方说,木克土,当木的功能过盛伤及土时,抑木则土自旺。又如,土克水,当土虚而致水泛时,用补土的办法就可以制约水的过亢而达到泻水的目的。再如肝病及肾(木克水),应该补肾滋水,抑肝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