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型演员什么意思?
我理解的青衣行当,就是女角里以正旦为主的,或者说是以正旦为核心的。 很多人理解的说“青衣”是指的扮演端庄、清秀、谨小慎微的女子;但事实上,除了端庄、清秀以外,青衣还指的是年龄介于十二三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子。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往往性格比较内敛,行事也比较谨慎,所以青衣的角色往往是以正旦为核心的。 比如《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其实都更符合青衣的形象——一个正值青春懵懂,一个初入情窦初开,都是年龄适中,性格温和,举止得体又有几分腼腆的姑娘。
当然,因为历史条件限制,古时候能演青衣的女演员其实是很少的。一般有天赋的女演员,要么演正旦,要么就演老旦。至于青衣……那简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梅兰芳大师,他年轻的时候并不是专门演青衣的。他的拿手好戏是演贵妃、绣球之类的梅派传统剧目。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剧目里,我们也可见青衣的影子。
比如说《天女散花》里,一开场就是一副满屏的花旦妆,若不是因为台词说“我乃天上仙女”来提醒,怕是你根本看不出这姑娘原来是青衣扮相!再比如说《嫦娥奔月》里,嫦娥在月色中步下舞台的那场戏,也是青衣的打扮。只不过这两出戏里的青衣,都有些“跳脱”了,已经带了几分泼辣和俏皮的气息。这恐怕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男女平等也让女性不再完全局限于贤妻良母的设定。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的女性角色类型之一。青衣的行当特点重唱功,以唱为主,以“唱”示人,因为要唱所以有亮音,有唱功,行当术语叫“响派。”青衣虽重唱功,但也要会做,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做派功夫,只是与花旦有所区分,青衣主要是以工架和表情来表现。
青衣的表演庄重大方、温柔敦厚、端庄娴静、温婉贤淑。青衣一般是成年的贤妻良母型女子。大多是家庭的主妇,有的甚至是寡妇。她的唱腔旋律起伏较小,节奏较慢,细腻婉转。青衣的做工和唱功是最重要的。青衣表演的程式化动作是迈方步,走圆场,通过这种程式化的动作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性格特点。
青衣的妆容:青衣的化妆比较真实,头发都是梳在头后面的,都是中年妇女,一般都梳着发髻,发式要比花旦简单。青衣的妆容都是粉白的面色,淡眉,比较真实,没有夸张。
青衣的脸型、身材没有特别的规定,但一定要漂亮、匀称,要符合传统的审美观,青衣的脸型一般是“三寸金莲式”的。
青衣的服装:青衣一般是穿着青色的衫子,所以称之为青衣,青衣的服装一般是上穿青色褶子,下着黑裙,而且服装不很鲜艳。青衣不穿色彩艳丽的服装,因为青衣表现的是下层的妇女,如贞婉、秦香莲、杨三姐等等,都是穷苦人家的妇女。青衣的水袖也较长,因为青衣是以做工为重,所以水袖长,便于做工。青衣的水袖的功夫是非常讲究的,“青衣”是在老生的帮腔逐渐向舞台表演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最后一个成熟的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