琀在五行中属什么?
“琀”(hán)字,《说文解字》释为"葬器也"。即指古人放在死者嘴里的玉器。段玉裁注曰"今人谓之含”。可见,“唅”“琀”二字本为同音异形字。现今汉字统一用"涵"表意。 那为什么古代"唅""琀"互用呢?原因有两点:一是上古汉语"函"、"含"同音,可互相替代;二是上古汉语“口”部字多兼表读音,所以又经常混同。如现代普通话中,“汗”与“汉”、“看”与“坎”等等。 从字形上分析,“唅”“琀”都含有“今”字头和“口”字。但是它们的含义不同,“唅”“琀”各为一词,不能混同。 “唅”,《唐韵》户廉切,音咸。
(1).口中含物。引申指含在嘴里不肯吐出。 (2).祭祀用的礼器。后作"涵"。 “琀”,《唐韵》胡甘切,音涵。亦作“晗”。 (1).送葬时置于死者口中的玉器等祭品。 (2).引申指含在嘴边而不肯吐出的东西。 现在我们已知道古文字“唅”“琀”的意义区别所在了,就是因为它们所从的字形不同——一个从口,一个从今。尽管现代汉字统一用“涵”表示,但“涵”字是从“今”字形演变而来,而“唅”“琀”却保留了这个“今”字。从“今”、“口”之形的文字,都有“涵”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