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的五行属什么?
在旧时,正月初一被称为“春节”,而腊月二十五被称为“小年”。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迎接新年。 但在现代,公历1月1日已经成为新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被定为小年。
不过,在小年这天,各地的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廿四祭灶,廿五扫尘”的说法;而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则是“廿三拜灶王,廿四扫尘”。 究其原因,在于立春的日期不同所致。
按传统历法,每年立春日,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寓意着新一轮农历新年的开始。但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每年的立春日,实际的太阳高度都是有差异的。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通常在腊月的廿三或者廿四这一天,太阳会达到一年中最低的位置,也就是所谓的“冬至”。
按照古人“冬至大如年”的概念,从这天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所以,在北方一些地区,就把腊月廿三定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 而到了南方地区,由于冬至之后,太阳的高度始终徘徊不高,南方地区的“小年”就定在腊月廿四这一天。
当然,无论“小年”的具体时间如何,人们庆祝新年的到来却是在统一的时间——腊月三十或者正月十五。 既然“小年”并非专指腊月廿四或廿五,那么又该如何划分这一天的习俗呢?
事实上,现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锅漏;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划分了小年的时间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十分符合北方地区的实际情况。
只不过,在南方地区并没有“三十儿晚上熬一宿”的说法。因为按照传统计算,三十那天应该正值年节,所有的庆祝活动都应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