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五行怎么解释?
《辞源》中说,“言文教所被者深厚而美好也”,这里的“文教”即文献、典籍,被动的意思是指受到教育的熏染;而主动的“教诲”则指教师传授知识,二者都含有“传播”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文”也就是传播文明的意思了——“传”是传递、传播,“文”就是文化知识。所以,“传授”合起来就是用言辞来传授文化知识。这个解释是不是够严谨呢?我们再来看看“传”的其他义项有没有可能构成“讲授”之义的吧。 “传”字,在《说文》中解作“传车”,段玉裁注曰:“今谓驰者为传,本谓载书之行马曰传。”“行马”即指古代的驿道。古代信件不象现在用邮递送递,而是通过官府设立的驿站传递的——这种传送一般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为了加快传递速度,沿途的驿卒会用快马来替换原来的坐骑,而换下的坐骑就要进入“传舍”休息。“传舍”本是供来往使者休息的地方,后来也泛指供旅客歇宿的馆舍。
从“传舍”衍化而来的词就有“转徙”“辗转”等,它们和“传授”一样都有“迁徒”的意思。而“讲授”中的“授”有“给予”的意思,如“授课”“监考”;它的宾语多是抽象性的东西,如知识、方法、经验等等。如果将“教授”的“授”理解为“给予”的话,那就可以理解“讲授”就是在传递、传播知识了。 这样看来,“传授”与“讲授”都可以表示“传输(传播)知识”这一意义,但“传授”带有主观性,强调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而“讲授”则是中性词汇,它不涉及知识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只是说明知识的转移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