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代表哪五礼?

汲振宁汲振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礼”是儒家礼义的一部分,起源于周代,指的是“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大礼用玉琮。”郑玄注曰:“大礼,祭天神;宗伯主礼事。”而《礼记·昏礼》中则记载,古时候的婚礼仪式中,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纳币”。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土、金、木、水、火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因此也称之为“五行”。其中“木”代表东方,为春,代表着生;“火”代表南方,为夏,象征着长;“土”代表中央,为季,象征着收;“金”代表西方,为秋,象征杀;“水”代表北方,为冬,象征着藏。

所以根据这种观点来推测,所谓的“五行”其实就对应着“春”“夏”“秋”“冬”和“中央”,那么前面所说的“大礼”与“小礼”又分别对应着哪种季节呢? 先秦时期,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将祖灵牌位放在东南方位,因为这是春天来临的方向,代表着生机。而在冬至的时候,人们则会将祖灵牌位搬到西北方向,这是冬天来临的方向,意味着凋零。

由此看来,“大”似乎对应春天,而“小”对应秋天。但“五礼”中的“冠礼”和“笄礼”是在春秋两季举行的,而“衅炮礼”和“衅钟礼”是在冬夏两季举行的(参见《礼记·郊特牲》),可见这两种礼节似乎更符合“大小”对应的季节。 当然以上都只是基于某种理论做出的推论,并不是绝对如此。而且这种理论本身也是相对模糊的,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更何况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对“五行”与四季的关系也会有所调整。

广珠嘉广珠嘉优质答主

“五行”,在《尚书》中指的是五种祭祀;到汉代,人们把它与“五礼”联系起来;东汉郑玄为《周礼·大司乐》作注时,第一次给它们下了定义——祭祀天地、四方的叫“祭”;祭祀社稷的叫“祀”;祭祀山川的叫“郊”(这时的“郊”是动词);祭祀宗庙的叫“禋”(zhēn);祭祀百鬼的叫“燎”(liáo)。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