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的五行?
五行的含义 “行”,古字作“︵”(读háng)或“︶”(读xíng),均指“行走的道路”。引申有行为、品行、德行之意;又引申为运作、流动之义。古人把世界万物归在五行之中:金、木、水、火、土,认为它们是世界的本质和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又把世界万物的性质分为五种,称为“五性”或“五常”:金性的刚锐,木性的条直,水性的流散,火性的炎上,土性的宽厚。这五种特性与五行相配,就形成了仁、礼、信、义、智这五种道德规范。后来,这种五行说逐渐被神化,成为一种神秘的文化形态。 古代哲学家用五行说明世界万物的性质和特征,用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如可以把一年四季比作一年中之五行: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
五行学说最初是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但到了汉代,它成为神学的工具而遭到严重的歪曲。 从先秦到西汉初期,阴阳五行的思想一直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迁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在汉代以后,五行被神学化了。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禹贡》等书中的五德始终说为基础提出阴阳五行说作为神学的最高原则,并且把它纳入儒家经典体系,于是这一学说便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从此,五行开始被奉为迷信思想的基础,成了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五行中任何一行的过度都会导致该行的衰弱甚至灭亡;任何一行都不能过盛或者过衰,否则也会导致该行的衰弱或者灭亡.例如:宋代的王朝是由宋太祖“黄袍加身”得来,赵家是“火命”,宋朝开国皇帝姓“赵”,按五行相生顺序,“木生火”,所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应该是属“木”的。但是,当时的国都汴梁(今开封市)地处中原,正是黄河冲积而成的一大片肥沃土地,属于土的象征,因而被称为“中都”,可见宋朝的皇室非常忌讳这一点!于是便给“木生火”赋予了新的含意——“木生火”指的是木头烧火的意思,而不是木生火的意思了。宋朝的皇室就彻底排除了自己是“火命”的说法了.
东汉时,五行说中的“五德终始说”与天人感应说合流之后就成了汉代神学的最高原则。五行之间的关系不再被看作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然进程,而是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意义——即所谓木生火是因为摩擦可以产生火;火生土是由于灶用火可取暖保温而使土气温暖发酵;土又能生金银等等。 同时汉代以后的五行说也演变成了中国特有的易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八卦。 五行的另一衍生说法: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可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