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是五行属什么?
彦,读作yàn ,汉字一级字,形声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1] ,其本义一般认为指有才学、德行的人(即“俊彦”或“俊杰”),如《庄子·天运》中有“古之君子,以其轶乎天下也而不见君,及其见君也,非其上下、脱乎其轶群也”[2] ;又引申为贤士、才德出群的人(多用作敬辞),如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世所谓贤伯者,彦辅之士”[3] ;又用作动词,表示赞美,称颂(多用于书信中)等。
根据最新出版的字典记载,在古汉语里,只有两个部首有“彡”这个偏旁:“彥”“形”,但现代汉字的字典一般都没有这两个部首了,所以现在的字典大多把“彡”写作“彡”和“形”,但是不把它们作为部首。因此很多学者都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彡”这么重要的偏旁,却在现在的新汉字字典中被删除了呢?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两个古代常用的汉字了吗?
实际上,这两个汉字不是被删除掉了,而是在简化时被删除了“彡”的笔画,变成了今天的写法——这种改变虽然符合今天新字形的要求,却使得这两个汉字很难从繁体字直接看出它们的结构了。那么古代的这两个汉字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两个汉字并非简单的形近替换,而是同音字异体字的关系:
一、“彦”与“彥” “彦”与“彥”在古代是一个词的两个写法,二者读音相同,含义一样,只是字体不同而已——比如上面说的“古之君子,在其轶越于天下者也而看不见你,等到你看他的话,他不在上面也不脱群”就是一例。而且因为“彥”比“彦”多一横,所以古人常常故意将“彦”写成“彥”——以显示自己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样子……后来为了区别这两个字,于是人们就将“彦”中的“白”换成了“黑”,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彥”。
二、“形”与“行” “形”字的古字形像一个人站在木棍前摆姿势的模样。本义是指人的形体。因人离不开行走运动,故引申指形状,又由形状引申为形象,模样; 又指形体所具有的运动能力;又可指物体所占有的空间。由于这些意义都有行走的内涵在内,因此它们往往通用,从而形成了古今字关系——“形”是今字,“行”则是古字。
三、关于“彡” 彡,形声字。甲骨文字形,在“丰”上加三点。三点象征长发。本义:长髯;用带花纹的布做缘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