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在五行中属什么?
中国古人对颜色、金属等,都赋予阴阳五行的属性。《尚书·洪范》记载: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里的水和火是相克的,而金和水也是相生的关系。
古人还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比如,天象有五种现象,称作五大;人体有五脏,也有五音和五色(黄、青、赤、白、黑)。 金属的属性也跟自然界的五种元素有关,比如黄金,它的性质是柔金,所以它不跟别的金属发生反应,所以它是一种惰性金属,也就是“金不生铜铁铅锡”。
另外,由于古代没有化学,人们认为金属是有生命的,根据金属的性质不同,它们也有各自的性情。 如《说文解字》中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 可见古代的“金”指的是青铜这种黄色金属。 而在古人的五行思想里,金的特性是刚健威猛、肃杀凋零之气,所以它象征着威严与力量。因此,中国古代多将一些武器称作“金”,例如刀枪剑戟之类的冷兵器。
那么,作为货币的白银为什么会被古人称为“银”呢?这跟古人发现矿石采炼的方法有关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从矿石中提炼贵金属的黄金和白银的技术。但是当时人们只能将矿石砸碎后放在熔炉里面冶炼出黄金和白银,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极低。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工匠们逐渐发明出了用汞提取金银的办法——把矿石捣碎后和汞混合,再用铁笼子进行过滤,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度很高的金属了。
但这种办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汞有毒,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明清时期的学者对这一工艺进行了改进,他们将汞换成一种毒性较小的金属——砷。这样一来,矿工们就可以安全地提取到金银了。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却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后来,西方人发明了火法冶金,这种技术让贵金属的生产变得更为高效,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但这种方法需要较高的燃烧温度,而中国当时并没有足够的煤炭资源供其使用,所以中国的矿工们仍然采用着古老的“汞法冶金银”的传统方法。 中国古人发现了这种方法,但他们却一直没有能够改变这个现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朱元璋在位时曾下令禁止民间私铸银币,违者将被判死刑。于是有个叫李宝的官员想出了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让人将银子打造成小铜钱的样子,然后将其埋在地下。这样既可以避免被抓,又可以通过种植蔬菜的方式获得利润。 这个故事虽然被证实是假的,但这也说明了古人对于开采白银的重视程度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