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它指自然界中的五种要素,即木、火、土、金、水,相当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中所谓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均具有木质、火炎、土壤、金属及水的属性,并且相互制约和促进。根据不同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将事物分成不同类属,称为“五类”或“五色”;
古人以五来代表不同的事物。五分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尚书·甘誓》有言曰:“予御戎百乘,弗济。”孔传:“五方之师各乘其方之车,故云百辆也。”可知当时的战车前皆驾四马(一匹为驭),共五匹为一乘。因此,古文中所说的“五百里”、“五百里加急”实际上指的是三百里的快信加急驿送,而真正的快信应当是八百里加急。
中国古史传说中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由于他们居于不同的方位,所以也被称为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和黄帝。据晋代王嘉的《拾遗记》载,“轩辕之时,五龙聚于鼎浴乎泗水之中”。可见黄帝与五行还有一段渊源呢! 五行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代。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五行相生相克的记载。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宇宙最初是一团混沌的气体。这团气体逐渐产生了变化,经过了几亿年,才形成了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
它们互相作用,循环不息,构成了整个世界,并影响着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这就是古代的五行学说。 这个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学派都采用这个理论解释自己的思想,如阴阳家、儒家、道家等等。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五行的记载。例如,在《史记》中记载了五德终始之说,认为天子更替是按照五德终始的顺序进行的,即黄、金、木、水、火、土五德轮流传换;又如在《吕氏春秋》中说:“凡帝王之本,必是参天地,德合阴阳,正阴阳,一阴一阳,日调四时。”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来人们为了进一步研究五行之间的关系,又发展出了六十四卦象。这些卦象通过象征不同的自然现象来阐释世间万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比如坎为水、震为雷等等。这些卦象至今仍在被广泛运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