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什么?
“阳”与“阴”这一对术语是用来描述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一个概括性概念,而“五行”则是用来概括和描述自然界五种基本现象的五个范畴的概念,是自然界的普遍存在和发展规律。因此,这两个相互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起源、构成、变化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理论模式之一,也就是后来的“阴阳五行说”或称“五行学说”。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用阴阳两个范畴来表述并分为两大类——阴的和阳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可以归结为金(五行之一)、木、水、火、土五类要素所组成,这五大类要素互相作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运动形式,构成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多样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 五行的具体含义是这样的: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
火,具有炎上、温暖的特性;
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肃杀、清凉的特性;
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还进一步将上述五行的特性归纳成“木生风,风生木”(即风能生长树木)等十个方面的关系加以阐述和应用.在《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同人卦”中有这样的描述:“天与水违行,君子以同而异”意思是天空和水一样都是逆行的,但人们却认为天空不是水流而非水是天空。这里就隐含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矛盾转换的关系,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种相当深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认识基础了。
由上面可以看出,阴阳和五行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从属的关系而不是相同或类似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阴阳五行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称为“阴阳五行学派”更合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