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五行属什么的?
1.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它认为宇宙中各种事物的特性及变化都是相对的,并且受着五行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所支配。五行指的是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功能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是:“水、火、金、木、土”。
2. 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五季即春、夏、长夏(又称四季)秋、冬五大季节。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均可归结为五类性质的特性,在人体的五脏系统中也存在着五行特性。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行的概念源于金元时期刘完素的《五脏平脉篇》中的“五脏之气,各有本位”“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正气也……故谓之心肝脾肺肾脏”以及张从正的《儒门事亲·脏腑十二病候论》提出“心属火,火气主于夏而主于仁。” “肺属金,金气主于秋而主于义。”“脾属土,土气主于长夏而主于礼”
3. 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最早将五行原理引入到中医领域。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后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五行学说”的理论框架,将其应用到疾病分类、病因病理认识等方面的研究中去。他认为:人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与制约的关系,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的始终,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状态。因此,五脏之间的关系可用五行来描述其特点: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以通为用,若其中某一脏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影响到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脏器;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两者一表一里,一阴一阳协调配合才能维持正常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所以如果肺气郁结或宣降失调就会影响到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导致便秘;脾胃互为表里,一阴一阳共同维持着气机升降有序、精微输布和糟粕排泄等功能,故一旦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运化失司而出现腹胀腹泻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表现;肝与胆相为表里,两者一表一里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着机体气血的流通畅达以及疏泄功能是否正常的功能活动状态等
4. 李东垣还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了五行相克关系的推演方法,用以解释疾病的传变情况。他说,当某脏感受邪气时,会循其传变的途径依次影响到与其对应的另一脏,如心火亢盛时就会出现肝火升发的现象。他还指出"实则泻子,虚则补母"的治疗原则,这一思想对后世治疗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