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末日艾丽免疫原因?
《末日崩塌》,末日崩塌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地球末日会出现吗?《末日崩塌》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美国本土和北美洲板块发生剧烈的地震,让一向以繁荣昌盛的美国在短短时间之内变成废墟,让人叹为观止。电影中女主能在这种剧烈的地震中,屡次死里逃生,最后还救了男主,这不得不说是编剧在感情线之外,给女主开的“金手指”。很多地球上的灾难,都会在银幕上得到充分的想象和“夸张”式的呈现,比如地心的热量、地球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外太空的陨石。人类用科技和想象力,去化解和避免巨大的灾难,给生存带来新的契机。就影片的地球末日而言,科学依据是什么?
从成因来说,地震是因为构成地震的地球板块运动造成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运动,引起地壳内部应变能积累,达到一定限度时突然释放出来,以弹性波形式在地壳中传播,导致地面振动”。影片中女主伊莱,是地质教授,对地震知识了解的专业、透彻,在发生地震时就明白是什么原理。
女主的爷爷和男主的爸爸一起做了一个“上帝之杖”,其功能“可以远程产生人工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磁场,达到改变地震的目的”。而“上帝之杖”的能量来源是太空中陨石在进入大气层时的能量,所以才会有女主在大洋上看到从天而降的光团。
陨石可以带来巨大的能量,比如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击穿地表,引发一系列的地质反应,给恐龙以毁灭性的打击。从科学层面解释地震和人工干预地震,还有一部分是科幻的成分所组成的。
地球末日对于人类来说,是超大型灾难。不管人类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改变地球末日发生,最多就是像电影所呈现的“逃亡”到幸存的土地上。不过现实中的幸存土地,没有电影中北美大陆以西的“太平洋岛国”。从科学层面讲,太平洋的底部是深不可测的海沟和山脉,不具备作为“逃亡”的土地。
地球末日是和太阳的变化有关,也就是太阳氦闪,这是所有类似地球行星要经历的命运——末日。当太阳内部核心燃烧的氢元素几乎耗尽,就会形成铁元素,无法与之再聚变产生能量,这就会导致太阳内部产生坍塌性的收缩。
在坍塌收缩的过程中,“在太阳内部将形成一个更稠密、更热的环境”。氦元素在更稠密、更热的环境下才会进行聚变,形成比氦元素更重的元素。在聚变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将比氢元素聚变成氦元素时释放的能量还要大的多。
由于聚变产生了远超太阳内部压力的能量,造成太阳外层包络急剧的膨胀。根据计算,膨胀后的太阳半径可以达到1.5AU(日地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如果以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计算,就是被膨胀后的太阳“吞噬”。
这种太阳膨胀的情况在太空中存在很多,被称之为“红巨星”。在太阳氦闪膨胀过程中,表面温度从目前的5800度降低,使得表面呈现红色,因而被成为“红巨星”。
可以预见,地球也会面临这种由于太阳膨胀而带来的“地球末日”。人类要想更好的生存,就要去开拓新的属于人类居住的家园。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科技,还无法做到这点。不过,不努力就永远不会实现,人类在不断积累,为的是能够避免“地球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