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故事多童谣?
儿童故事和儿歌是两门不同的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儿歌侧重叙事,篇幅长短适中,情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儿歌的基本特征是:
1、思想内容单纯。一般着重写一个中心,围绕一个意思来表现,主题突出。篇幅长一些的儿歌,也是围绕一个中心写出若干画面,主题贯穿始终,如摇篮曲“小宝宝,快睡觉,大猫睡在小猫脚;小狗睡在大狗脚,蚂蚁睡在象脚脖”都是为一个中心服务的。主题单纯,才有利于被接受对象理解认识,受到教育。
2、情节性、叙事性。儿歌是用讲故事、叙事的手法引人入胜、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因为儿歌的接受对象是较大一点的幼儿(5、6—7、8岁),他们喜欢听故事,讨厌听大道理,他们要求新鲜事物,他们好奇又好动,而儿歌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去听、去问、想去玩、去想。如,叙事歌谣“小娃娃,骑青蛙,咯儿呱呱叫妈妈······”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到结果,层层深入,一气呵成,使幼儿听得明白,记忆深刻。
3、韵律自然和谐,节奏性强,琅琅上口,便于幼儿记诵表演和传播。但是儿歌没有固定的格律。它和现代自由诗有某些相似之处,儿歌又比自由诗更自由。儿歌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要采用不相同的韵律,如问答歌谣“啥鸟飞得最高?蜜蜂黄蜂飞得高;什么鸟飞得低?乌鸦麻雀飞得低;什么鸟飞得轻?燕子老鹰飞得轻;什么鸟飞得重?仙鹤天鹅飞得重”二、四句都押韵,而一、三句不一定求韵,但和前后句协韵,这样既和谐自然,又富于变化。
4、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口语化、音调高亢。儿歌的语言接近儿童生活,儿歌中对事物的描述也用儿童的目光去看待。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水牛水牛真懒惰,张开嘴巴晒日落······”“轰隆隆,打雷了······咚隆咚······青蛙说:‘下雨了,下雨了’;刺猬说:‘打鼓啦,打鼓啦······”等,这都是以幼儿的态度和眼光去看待大人的生活,因此易被幼儿所接受,符合幼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