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牧羊是什么故事?
苏轼的乌台诗案,被关监狱里。皇帝派人暗地观察,如果苏轼认罪态度好,则减刑;否则加重处罚。结果苏东坡入狱后,问左右官员索取笔墨。官员疑惑他要写供词,忙献上纸笔。谁知苏东坡提笔写了四句诗:“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岂合明君恩,怕生养性全人命,造物深机更有神”。此诗一出,观察使大惊,知道是死硬态度。如此看来,苏轼的牧羊故事应该也是虚构的。
苏轼牧羊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他被关进牢笼后,非常悲观,经常独自一人到牢房旁边的牧场上牧羊来消磨时光。有一天夜晚,月光分外明亮,苏轼躺在牧场上,觉得浑身凉浸浸的。这时,突然有一个白发老翁出现在他的视线之内,他慌忙起身施礼。老翁上前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苏轼不敢隐瞒,把自己的情况都说了。老翁说声“善哉”,然后继续问:“你想不想早些脱离牢笼?”“当然想!谁不想啊!”苏轼连声说道。“我可以帮你。这样,明天你对皇上就说是羊群害得你精神失常,这样皇上就不会杀你了。”说完这话,老翁就消失不见了。苏轼一看,四周荒野,皓月当空,哪里还有什么白发老翁的影子?
第二天,苏轼见到了大赦天下的皇帝。他按照那老翁之言说了是羊群害得他患了精神病,不想再活下去了。皇帝一听,乐了:“朕正好要用你呢,怎么能让你寻死呢。这样,朕赦你无罪。”
说完,苏轼被皇上安排到黄州作团练副使。等安置妥当了以后,苏轼才猛然想起那晚老翁的帮助之恩,于是又跑到黄州的原野上去寻找,但始终也没有找到。苏轼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著名的“人生如梦,一壶浊酒酹江月”的千古绝唱。